听文物讲故事|文物上的春和景明

2023-08-31 17:38:12 丰彩网 www.gzxnsh.com
清明时节,大自然复苏,万物萌动。天空湛蓝,春意盎然,新绿嫩芽竞相绽放,处处充满春光明媚的景象。让我们来看看,文物中蕴藏着关于春天的信息。

《簪柳图》:梨花吐蕊 踏青赏春正当时

清明时节,气温逐渐升高,清晨和黄昏清爽宜人,是赏景游览的好时机。在北京艺术博物馆里,一幅清代设色纸本长1米多、宽40多厘米的画作,生动地展现了古人清明踏青的场景。画面中,两位女子在土坡旁踏青赏春,梨花绽放着嫩白的花瓣。其中一人斜插着珠柳簪,另一人则插着花柳簪在右耳边,闲适惬意的样子令人向往。作品左下侧署名“丁巳三月清明节后五日”。

“梨花风起正清明,游子寻春半出城。”北京艺术博物馆研究馆员王淑珍介绍,插柳和簪柳是传统的清明时节习俗。女子在清明期间佩戴柳枝做成的发簪,据说有“红颜不老”的功效,这种发簪也被称为柳簪。柳簪是青年男女们心仪的浪漫物品。

淡描青花碗:草长莺飞 忙趁东风放纸鸢

北京艺术博物馆馆藏一个明万历的淡描青花婴戏图碗,碗呈鼓腹、撇口、圈足的样式,青花纹饰图案被画成了淡雅的风格。碗的外壁绘有婴戏的场景,其中一个男孩子手持风筝,在绿草丛中快乐奔跑,其他孩童也一同嬉戏打闹,勾画出儿童调皮快乐的本质。碗的近底部则绘有一周卷草纹作为装饰。

每逢清明节气,大自然万物复苏,人们可以在公园或河岸边自由放飞风筝。在古代,纸鸢曾经用于测量距离和传递信息,人们通过在纸鸢上系细弦,使其在飞翔的时候发出清脆的声响,因此起名为“风筝”。渐渐的,风筝成为娱乐活动的代表之一,广受欢迎。

放风筝是一种养生健身的方法,古人曾经说过:“放风筝,口张目视,能够排泄身体内的余热。”在踏青放风筝的过程中,人们的手腕、肘关节、臂部、腰部、腿部以及脚部得到了充分的锻炼,全身得以得到练习。

北京艺术博物馆研究馆员杨俊艳表示,瓷器上的婴戏图最早出现于唐代的长沙窑,自宋代以来逐渐升温,在南北各个名窑中被广泛应用。明代景德镇窑瓷器上的婴戏图不仅用于宫廷官窑瓷器,也大量应用于民间产品上。画面中描绘出儿童的特点,细节刻画到位,十分写意。这些瓷器的绘画主题非常丰富,在室外游戏活动场景中尤其盛行。

在这个清明时节,我们可以从这些文物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,让我们共同迎接美好的春光。